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栾城区委、区政府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按照《栾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依法行政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线,着力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规范公正执法,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美丽栾城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和保证。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栾城区始终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3次,在区委党校组织开展专题培训4期,由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在河北干部网络学院开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专班,参学人员1373名,制定和落实2022年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全年常务会学法16次。二是依法履行法治责任。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出台《栾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栾城区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研究制定了《石家庄市栾城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答复暂行办法》等,健全完善了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重大问题研究解决、协调推进机制;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区直各部门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实绩重要内容,切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三是切实加强法治督查。开展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自查,迎接市委依法治市办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自查督察各1次,迎接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组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自查督察1次,各项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坚持向市委市政府、区委、区人大报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并将法治政府工作报告在区政府官网以及行政执法平台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健全政府职能,依法履行职责
一是优化政府机构职能。依托互联网平台“审监互动”系统,实现了审批与监管信息自动推送、共享,利用部门专网、邮箱、纸质邮寄等多渠道立体化推送并举,全年通过部门专网推送信息2833条,邮箱或邮寄推送7042条。二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双盲”评标改革,提升交易公正性,全区228个项目实施了“双盲”评审,所有符合要求项目应用尽用,实施率100%。三是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监管,依法将1446户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登记6起,清理僵尸企业58户。大力推进部门联合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抽查新模式,开展“双随机”抽查9次,抽查市场主体579户,抽查的靶向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高。四是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印发《关于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进行扩容的通知》《保留证明事项基本目录(2022年版)》和《第二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在全区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九条政策措施》,在全区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将省市区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第一时间送到企业,为企业纾难解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行政公信力
从制度体制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依法决策程序,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2022年共审核规范性文件3件,审查率、公开率和报备率都达到100%;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等规定要求,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核,确定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1件,废止和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需要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二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出台《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三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成政府常务会议题会前合法性审查53件,确保了政府决策合法有效。三是注重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作用的通知》,聘请北京市信利(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服务团队为区政府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鼓励政府各部门聘请法律顾问,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
四、加强能力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化、标准化。修订印发《行政执法公示办法》,每季度开展一次网上行政执法公示检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明确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的落实要求,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保障群众知情权。二是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修订印发《石家庄市栾城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督促政府各执法部门和乡镇配强配齐各类执法设备,健全执法配套制度。重点对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执法活动全程进行文字、音像记录并归档。三是规范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修订印发《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对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机构、人员配备和审核范围、程序等进行全面规范,确保执法决定合法有效。2022年区政府各部门共办理行政许可40915件,行政处罚709件,罚款1135万元。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制订《2022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方案》,采用集中和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围绕“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拆迁拆违工作中常见法律问题”“执法案卷问题”等开展行政执法培训4期,受训行政执法人员1100多人次。二是把好行政执法人员入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开展执法证件清理,对全区持证人员和新增人员从身份、工作岗位等方面进行审查,全年共对不符合条件的164名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进行注解。三是加强人员管理。认真组织全区行政执法人员线上年检培训和统一考试,对26名考试不合格人员执法证予以注销,全区现有行政执法人员694名,正在办理执法证件人员65名。四是健全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机制。按季度、分领域、采取“重点领域+随机抽查”方式,邀请执法专家和律师共同参与案卷评查,全年对重点执法领域和各乡镇,累计评查案卷41本,提出评查意见123条。
(三)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一是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按照省市工作要求,配齐基层综合执法力量,确定区乡两级综合行政执法权限,促进乡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印制《栾城区乡镇综合执法资料汇编》。明确下放乡镇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行政处罚参考文书样式,乡镇综合执法自由裁量基准等。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乡镇和区直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机制,健全相互告知、案件移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对乡镇行政执法案件的移送进行了规范。四是创新乡镇执法新途径。研发集资源共享、管理、监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数字执法平台,使案件审批、案件统计、文书生成等功能可在手机app上随时操作,对乡镇执法全过程进行音视频留痕,做到“可记录”和“可追溯”,实现“阳光执法”,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四)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加强食品安全领域执法,扎实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分行业分区域召开约谈会42次,开展放心销售、公开承诺等活动5次,检查经营主体1818户次,全年完成食品抽检1212批次,检测出不合格食品30批次,全部依法处置。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执法,集中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执法行动、挥发性有机物指导帮扶、涉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973人次,检查企业991家次,发现各类环境违法问题165个,均已督促整改到位。截至2022年年底,共办理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92件,下达处罚决定书46份,罚款151.525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5件,涉及犯罪的刑事移送案件8件。加强社会治安领域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打掉敲诈勒索团伙1个,组织开展学校周边出版物零售市场专项检查9余次。加强安全生产领域执法,开展专项整治12次,检查企业567家次,共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882处,问题整改率100%,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劳动保障领域执法,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办结各平台欠薪线索3497条,案件办结率99.8%,上级督交办案件全部化解完毕,在全市名列前茅。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执法,共检测车辆27.5万辆,查处违规超限超载车辆496辆,卸载9550.3吨,无投诉、复议案件。加强金融欺诈领域执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案件,共止付账户147个、冻结账户27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5人,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高发势头。
五、落实普法责任,扎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列入党校干部轮训、培训班必修课,积极组织四大班子领导及各部门领导干部参加2022年度石家庄市干部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组建栾城区“八五”普法宣讲团,深入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开展面向群众的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法治宣传公益活动。政府各部门共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专题讲座30余场次,组织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20场次,印制并发放《民法典知识解读》宣传册6000余册,宣传袋5000余个,累计受教育群众达6万余人。三是积极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制定了《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价办法》《2022年普法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进一步强化了部门普法工作责任,开展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15次,发放防范非法集资、养老诈骗、扫黑除恶、反有组织犯罪法等宣传折页2800余份,宣传品1500份。四是加强法治阵地建设传播法治文化。提升“法治栾城”微信公众号、“栾城普法”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建成樱花公园法治走廊,新建5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创建乏马村、北屯村、大周村、龙化村、小代梅村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选聘培训法律明白人868名,制作的微视频荣获全省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三等奖。
六、规范行政权力,健全制约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政府层级内部监督。严格落实《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三届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区政府及各部门推行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二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今年以来,共承办省、市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42件,省、市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答复率、反馈率、满意率均为100%;承办区两会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共137件,答复率、走访率、满意率100%。承办区政协社情民意建议3件及区人大“喜迎党的二十大,代表聚力促发展”主题月活动建议32件,答复率100%。三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累计公开(更新)政务信息2300余条,通过微信公众号“栾城区政务”推送270期、发布信息1424条;栾城政务微博发送信息1333条,栾城报道发布77期,栾城新闻播发205期,掌上栾城app发布1875条,在掌上栾城开办“回音壁”20期,办理群众留言294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公开政务信息,搭建了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四是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出台《行政应诉办法》《行政复议答复暂行办法》《关于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有关事项的通告》等文件,落实“一案三推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机制,高标准建成了区行政复议中心。全年共接收行政复议申请28件,依法受理16件,全部审结完毕,其中经调解化解6件。五是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认真履行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职责,规范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工作,全年受理行政案件25件,办结1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生效裁判文书执行率均达到100%。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国有财产保护、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领域立案54件,提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件,诉前整改率达100%。
(一)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认真落实会前学法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落地落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平台的网上监督作用,加强对各执法单位的日常检查巡查,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二)探索信息化手段,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方法。将国土资源领域创新网上平台办案系统功能进一步优化,力争推广至其他重点执法领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对执法行为实现全过程留痕,做到“可记录”“可追溯”,实现“阳光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
(三)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发挥参谋助手职能。健全落实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机制,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水平,加强法制、复议机构和人员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切实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中的监督、审核作用。
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