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专项规划
石家庄市栾城区“十四五”中医药事业规划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卫健局
【字体: 】    打印
石家庄市栾城区“十四五”中医药事业规划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区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河北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石家庄市栾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石家庄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全面推进我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建设为主题,着力加快中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着力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全面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注重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树立中医药原创思维,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注重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形成一支中医名师、中医师、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区中医院保持二级甲等水平,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更加健全,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
二、重点任务
(一)巩固“一个创建”成果围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要求,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水平,强化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探索基层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二)推进“六个行动计划”。
1、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建成以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力争到2025年完成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升级提标,巩固8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创建成果。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够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80%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不低于30%。
2、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补齐短板行动计划。栾城人民医院建立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中医床位不低于总床位的5%,做到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合理,能够提供中药饮片、煎药、中成药及针灸、推拿、刮痧、按摩、中药熏蒸等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日均中医处方占全部处方10%以上。建设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国医馆”。
3、推进中医药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行动计划。优化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在区中医院建设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多种技术和手段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服务。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规范中医病历和处方书写,在区中医院创建至少3个以上“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保管、煎煮等管理,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强化中药饮片合理使用。
4、推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扶优做强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康复医院、护理院,提供中医特色的老年病等服务。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改革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诊所。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5、推进“互联网+”中医医疗智慧共享行动计划。按照河北省健康云平台和河北省“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工程部署,推进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把区中医院打造成为“智慧云”医院,积极开展网上预约挂号、候诊提醒、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化“名医堂”和“名医馆”,与各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实现中医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培训等功能。拓展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功能,65岁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孕产妇和慢性疾病患者信息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
6、区中医院扩建搬迁活动计划。积极争取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对区中医院实施扩建搬迁,以便更好地为全区人民健康服务。
(三)实施“六项重大工程”。
1、实施中医药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推进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糖尿病、心血管病、脑病、男科病、肿瘤、康复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创建省级和市级重点专科,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做好重大疑难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在中医院推广中医药综合治疗室建设,中医院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2、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区中医院和栾城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中心设立“治未病”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治未病”指导室,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服务。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创建一批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乡镇,对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培训,采用中医药手段对居民进行连续性全程健康管理。对健康指导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培训,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医工作职能,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和传染病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
3、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培植促进工程。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区中医院加挂“区域老年护理中心”牌子,支持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和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支持中医医疗机构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咨询和调理服务,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均衡设置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4、实施中医药继承创新工程。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一批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做好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挖掘整理,形成规范、传承推广。鼓励中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研发基于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中药新药。
5、实施中医药人才队伍扩量提质工程。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支持名老中医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育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争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中医师总数的60%。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鼓励西医脱产学习中医。深化“首席中医师”进社区活动。
6、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搞好中医药文化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区中医院建立一个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园地,大力倡导“大医精诚”核心价值理念。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开发中医药微信公众平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墙进乡村。
7、实施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品牌示范工程。挖掘整合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中医药资源和多样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开发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中医药会展节庆旅游、中医药购物旅游和中医药科普教育等旅游产品。把神威中医药健康城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8、实施中药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大对神威药业等中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全区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高端化、智能化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药物和中药新剂型,加快推动中药注射剂、中药软胶囊、中药颗粒等中药制剂发展,培育一批治疗常见病、重大疾病的现代中药创新品种和复方制剂。加强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中药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支持企业申请国际认证、国际专利及海外上市,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
9、实施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推动京津冀在中医药服务领域优势互补,吸引京津优质中医药资源在我区共建、新建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管理机构、中医药特色养老服务机构,创建一批规模化中医药项目,打造省市级中医药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发展基地。积极对接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在合作建院、药膳街建设、共建中医药特色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和针灸中心等项目开展协作。协调组织京津“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到我区开展学术讲座、技术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石家庄市栾城区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长任组长,主管副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主要负责制定中医药发展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跟踪调度。将中医药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负责中医药管理的机构。
(二)落实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保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落实中医药财政倾斜政策积极推动中医药深入参与医改,增设中医药特色服务收费项目,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合理确定中医诊查费,并向名老中医倾斜。完善中医药医保机制,降低起付线标准,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继续实施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全面放开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审批。
(三)推进法治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等行为。加强中药生产、流通环节监督管理,保障药品质量。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全面宣讲中医药发展政策、普及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接受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切实关心和爱护中医药人员,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凝聚起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