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专项规划
石家庄市栾城区“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4-02-17    来源:卫健局
【字体: 】    打印
石家庄市栾城区“十四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河北省“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石家庄市栾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栾城区位于冀中平原西部、河北省西南部,省会石家庄东南方,北接石家庄市区,东临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连赵县,西靠元氏县、石家庄市鹿泉区,总面积325.6平方公里,2014年10月撤县设区。
截止到2019年底,全区总人口36.58万人。全区辖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3个行政村。国民生产总值20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2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921元。根据发展规划及人口增长趋势预测,2025年为40万人。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栾城)的关键时期。石家庄市栾城区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为总目标,创新理念、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公共卫生服务普惠可及,体系不断完善;全医疗资源优质均衡,总量显著增长,医疗服务水平有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至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2.59‰、10.87/10万,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地区的领先水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部公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均已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低12.7%左右。参改的城市公立医院完成了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低检验项目价格、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惠民利民措施。通过医联体建设、分诊疗制度运行良好,逐步推开。
(二)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卫生健康资源总量适度增长,配置明显优化。“十三五”期间,、区政府卫生健康总投入达44630.80,是“十二五”期间的   截至2020年,全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3.43张。全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完成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达到300万元,乡镇卫生健康院完成项目4个,投资达到654万元。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疾病控制和卫生健康应急体系不断升级优化,至2020年,肺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大幅降低,全突发公共卫生健康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已达到95%以上,特别2020年以来在全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应急反应机制科学及时处置,经受了考验,为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奠定了基础。顺利完成了、乡、村级机构的妇幼和计生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9大类增加到20大类,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财政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人均40元提高到人均74元。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创建活动,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强精神卫生健康综合管理,圆满完成了国家精神卫生健康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开展国家心理健康服务试点工作。
(四)中医药事业提档升级
以深化“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各级财政共投入中医药发展资金
     万元,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全100%的乡镇卫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和8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截至2020年底,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77%和85%。
(五)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凭借公招平台,招聘高层次年轻人才。截至2019年底,卫生健康系统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29人(正高级职称21人,副高级职称10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的16人。拥有市级重点学科  1个。获得河北省慢性防治示范区称号
(六)卫生与健康信息化建设优化升级。建成了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二级以上医院信息业务系统达到全覆盖,与省数据云平台实现成功对接,实现了医疗卫生健康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区公立医院建立了医院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实现了预约挂号、检验检查结果自助查询、医疗费用线上支付和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基础功能。
(七)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效推进。加强出生人口预测和监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拓展升级“计划生育网上办事大厅”,利用“孕健康”APP手机客户端,全面推行网上办证和手机办证。建立计生特殊“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和“医养扶一体化”服务保障机制。
(八)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和政府坚强领导,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与全国同步防控,实施全一盘棋,经过全人民共同努力,取得了新冠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
、面临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栾城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我区今后五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落实工作的具体载体,也是《栾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栾城区卫生与健康“十四五”规划要全面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突出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全面推进“健康栾城”行动。以人民对健康的实际需求为发展方向,以政府社会的全面支持与投入为发展基础,以强化体系建设优化能力建设为抓手,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基础。
(一) 健康中国战略给卫生和健康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是当前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健康”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健康服务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政府卫生健康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必须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出发,加强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
(二) 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和疾病谱变化带来新挑战。十四五”时期,我人口老龄化程日趋严重,到2025 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5万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进一步加大。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公共服务需求,需要不断改进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我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健康资源布局面临挑战,特别是城市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变化,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等慢性病将成为主要疾病负担,急性传染病、精神卫生健康疾病等将日益对居民生活带来更多的影响。
(三) “互联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阶段。要求我们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汲取京津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提升我的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卫生健康事业要主动对接,积极利用新技术,抓住机遇,推动深度融合,打造不断进步的“智慧医疗”。
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坚持“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发展,以打造 “健康石家庄(栾城)”为主线,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为促进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础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目的,构建面向全体居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水平,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补短板,不断缩小健康差异,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使全人民共享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成果。
(二)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全民健康。推进健康石家庄(栾城)”建设,更加注重科学预防和健康促进,坚持中西医并重,强化对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的有效干预,促进基本卫生健康服务普惠共享。
(三)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提升内涵。以人才和科技作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强化特色学科平台建设,完善各级医疗机构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四)坚持融合共享,完善协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促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制度,建立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指标达到国内中上等水平,基本实现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均等合理、体制机制完备健全、服务能力优质高效、京津冀协同融合发展,“健康石家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着力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制度和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健康融入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二是重特大疾病预防控制效果更加显著着力加强和预防重特大疾病的发生,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为着力点,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消除和预防一批重大疾病。三是全民健康服务模式更加全面。建立符合实际的医疗分诊制度,机构间的分工作更加紧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全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救治能力。
 
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值
指标属性
健康水平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
预期性
 
2
婴儿死亡率(‰)
≤6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
4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15
5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4
公共卫生健康
6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约束性
7
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
60
8
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
90
9
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95
10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75
11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2
12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0
资源配置
13
每千人床位数
6.5
预期性
14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8
15
每千人护士数
3.6
16
每万人全科医生数
2.5
人口计生
17
人口规模(万)
40
 
18
人口出生率(‰)
15.5
 
19
自然增长率(‰)
8.6
 
注:每千人口按常住人口统计,本规划中未特别标注的均以常住人口统计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
 
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委、政府各项卫生健康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弘扬“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治病救人精神,进一步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力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作风建设过硬、专业行动有力的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抓好医疗机构的政治、思想、组织、文化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坚持反腐倡廉。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化文明行业创建,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打造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等活动,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完善服务守则、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切实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方便群众就医。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举措,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反腐倡廉,加强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精准防控。全面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标准化建设,强化对医院基建项目、设备购置、药品采购、科研项目、薪酬分配、结余资金等的监管。持续深入开展纠正办医行医中不正之风、违规收受“红包”、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推进暗访巡察与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抓好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和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使遵守和执行卫生健康行风建设“九个不准”成为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加强医院廉洁文化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诊疗、用药、检查、收费的实时监控,规范执业行为,实施预警处置,及时化解廉洁风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高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二、推动“健康石家庄(栾城)”建设
(一)开展“健康石家庄(栾城)”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制定“健康石家庄(栾城)”行动计划并启动实施。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建立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以倡导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为工作重点,把“全民健康”融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相关政策中,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二)着力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开展健康城市综合示范建设,形成可推广的健康城市建设模式。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建设,创新社会动员和群众参与工作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社区健康讲堂等活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实现科学、动态管理。推进健康村镇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健康城和健康村镇工作体系基本健全,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基本建立,建成一批健健康村镇建设示范村镇
(三)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安全巡覆盖90%以上的乡镇。
(四)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立乡村级管理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工作体系,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健康服务管理组织保障,引导医务人员下基层,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服务。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进步;倡导健康生活。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服务。完善防治策略、制度安排和保障政策,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健康政策衔接,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开展全面干预。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健康责任清单制,健全完善慢性病防控机构、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康中心“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形成“预防保健、临床诊疗、康复和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模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等活动,普及合理营养合理用药、科学就医和害自救互救等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大力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全推进公共场所禁烟,保证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5%以下。
(五)建立全面的健康干预体系和监测体系。加强健康干预体系的建设,优化健康服务,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做好控烟行动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中小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干预和监测,加强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精神心理障碍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干预和监测,开展保健健康示范项目,鼓励健康生活。利用新技术加强婴幼儿、女性等人群的筛查工作,进行早期预防干预。加强教卫联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推进医养融合,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二、持续深化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坚持公益属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机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制衡的运行机制。制定公立医院运行和监督管理办法,健全运行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实行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管控,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强化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改善公立医院运行效能和医疗服务水平。
(二)全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服务能力,能够高效完成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各项工作。通过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等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三)积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使医疗、医保、医药责任分工更加明确更加科学合理,使履职与联动保持一致性。医疗部门负责管理并提供优质高效地医疗卫生服务,医保部门作为参保人代表将作为第三方购买服务,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耗材采购供应信用管理机制,强化平台信息共享、联动奖惩。逐步建立医疗、医保、医药部门或领域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在政府主导下,以改善拓展医保的战略购买、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运等促进医、药产生联动效应。“医”“药”同时促进“医保”的改革推进。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作为职能转变重点,根据改革需要及时制定细化联动路线图,以政策衔接为保障,推进三医联动工作,要坚持问题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在统一思想认识基础上,围绕“补短板”“建机制”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不断总结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予以解决。
三、持续推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全力提升级医院服务能力。要全力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综合能力。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专业设置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加强肿瘤、心血管、骨科、肝胆、内分泌、妇女儿童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诊疗能力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2025年,争取将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三级医疗机构。
完成栾城人民医院迁建项目。项目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区栾武路与西城大街交叉口西北总投资6.59亿元(政府债券),申请规划总用地96162.48平方米(约144.25亩)。总建筑面积为9200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67669平方米,包括门诊、医技科室、住院部、行政综合楼及后勤辅助用房等;地下部分:24331平方米,主要为设备用房、地下车库等。计划2021年5月开工建设,2023年9月竣工投用。
(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村倾斜向基层流动,缩小区域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功能与定位,根据人口的新增情况,及时增设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大力改善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条件,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口对口帮扶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一类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
积极谋划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西营乡卫生院和冶河中心卫生院、窦妪中心卫生院业务楼改扩建面积达到3150平方米。同时,购置中频综合治疗仪、四维彩超、CT等诊疗设备。谋划栾城镇卫生院搬迁及村卫生室的修缮项目。拟将栾城镇卫生院由现址搬迁至原区中医院,对原中医院房屋进行装修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房顶防水、墙壁粉刷、水电改造、门窗更换维修、院内地面维修、安装暖气、电梯间改造、电梯购置等。对辖区内村卫生室进行维修改造,包括内外墙破损修补和粉刷、破损门窗维修等内容,使村卫生室全部提档升级,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密织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建立石家庄市栾城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定期修订制度,按照事件不同级别和规模,完善监测、预警、报告等应对处置方案,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和储备。优化防控机制,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运行效率。健全可疑病例讨论报告制度。强化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先期控制措施落实,对可能造成疾病蔓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按照先期处置原则边调查边控制。
(四)推进分级诊疗。以推进医疗资源按层级更加高效合理分配为目标,有效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高效分级诊疗网络,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水平为基础,以建立协同分诊网络为平台,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为引导,以实施家庭签约医生模式,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为根本,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同时建立医联体和远程医疗,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定期出诊、巡诊服务。开展乡镇卫生健康院(社区服务中心)医疗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上级支援、本级有效引进人才、技术,提升它们的基础诊治能力,同时为推进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四、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预防为主,密织防治网底,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至2025年,结核病发病率降至 40.0/10万以下,力争实现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街道)为为单位接种率达95%,接种单位规范率达100%。针对目前发的新肺炎、冠心病、糖尿病等重点疾病,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将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开展肺结核综合防治服务试点,加大一般就诊者肺结核发现力度,强化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加强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患者全程治疗管理。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早诊率达到55%,预防效果和治愈率分别提高5%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压,逐步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同时将口腔健康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
完成栾城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项目选址位于栾城区栾武路以北,西城大街以西总投资4270.77万元,其中,申请利用中央资金900万元,区本级财政配套3370.77万元,用地面积5171.48平方米,建筑面积3996.34平方米。项目内容包括新建传染病区综合楼1栋,共三层,均为地上建筑,设有病房26间,病床48张,其中一层为门诊、药房以及医技检查等相关科室,二层为13间普通传染病房,三层为13间负压病房。本项目的建设对提高石家庄市医疗水平、提高河北省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建成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提升妇幼保健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综合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建设,设立助产技术培训中心。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落实贫困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经费。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到2025年,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推行国家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加大“两癌”筛查。加强妇女卫生健康保健,妇女常见病检查率逐年提高。加强儿童疾病防治和意外伤害预防。
(三)加强“一老一小”健康管理共建共治共享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加大宣教力度,制定计划,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教工作。重点人群疾病干预工程:加大检测力度, 对重点人群进行疾病预防干预
(四)加强精神疾病职业病防治。推进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医疗康复能力;加强栾城人民医院心理专科建设,提高基本医疗能力;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配备1—2名专职精神病防治人员,提高最前沿的检测和筛查能力。至2025 年,全每10万人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级心理危机干预援助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能力,制定预案,加强演练,在面对各种突发灾害和事件时,能够即时启动,开展救援。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工程:从家庭层面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减少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和复发率,解决已患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青少年的治疗、康复及复学问题,形成学校——医院——学校的闭环管理。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开展尘肺病攻坚行动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抓好“三同时”监管,做好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培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现状评价,加快创建健康企业。
(五)着力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按照常住人口配置资源,将流动人纳入流入地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全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完善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口做好流动人口聚居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关爱留守人群特别是留守儿童,在乡(、村开展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
(六)着力保障残疾人健康服务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城乡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设施。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
五、持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一)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基层机构“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加强师承教育,组织名中医师带徒,强化肛肠、骨伤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广泛培育中医名科。逐步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机构设立“治未病”指导室。大力推进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
(二)着力强化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逐步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4—0.6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中医院建设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对在职在岗以西医药知识为主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规范和提高其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技术方法,鼓励基层西医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辖区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至少培养 1名适宜技术推广人员,确保每个乡镇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6类以上、每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站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四)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大力倡导“大医精诚”核心价值理念,继续搞好中医药文化示范医院创建。深入开展中医药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业和文化精品,努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六、持续推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
(一)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在人口新增区域开设医疗机构。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特色专科、基层服务、健康养老、医学检验、健康管理、医疗旅游、健康咨询等医疗资源紧缺的方向和空间。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实行告知承诺制,取消床位规模要求。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到2025年,社会办医占医疗机构总量比例达到50%左右。
(二)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进入老龄化的必然趋势,逐步健全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老年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支持引导综合性医院发展老年康复、护理等专科建设,强化老年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老年人医疗康复体系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高龄、失能、慢性病老年人。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较多的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养老医疗联合体。
(三)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更多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积极发展高水平、连锁体检机构和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加快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鼓励发展养生和医疗健康旅游。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推广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保险。研究制定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健全稳定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健康服务业信贷、债券等融资支持。
七、持续加强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协同有关部门出台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政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利用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及引人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继续积极实施省市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才成长提供多层次平台。预计至2025年底,累计培养和引进博士   名,硕士   名。
(二)强化学科建设。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的规划引导和支持,推进市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25年,力争省级、市级临床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点专业数量达到同类区县先进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研究,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强适宜医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八、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
(一)完善升级信息化平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升级现有的设施资源,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互联互通,全面实现诊疗信息智慧共享。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以便民、惠民为目的,增设、提升预约智能导诊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
(二)深化健康大数据共建共享和普惠应用。以门诊部、诊所等为重点,推动将全所有医疗机构数据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院间及其与社康机构间检查检验报告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推进所有公立医院纳入DRG综合管理平台。
(三)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开展“互联网+”专属医生服务。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医疗信息的优质资源,患者可以实现查找医生、就诊预约、线上支付等功能。医生可以进行病人管理、远程会诊、电子病历共享、医患沟通等工作,实现完美无缝对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建立双向转诊信息系统,整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健康石家庄(栾城)微信服务号,实现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电子健康档案的查询、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知识查询等便民服务,并建立统一支付平台,实现群众看病就医的“一键通”。
九、持续推进行业治理水平创新突破
(一)落实卫生法规规范体系。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工作。落实石家庄市公立医院管理办法、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安宁疗护服务规范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办法、全科医师管理办法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智慧家庭病床等服务规范。
(二)完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改革,建设综合监管平台和行业信用体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持续推进“智慧卫监”建设,综合运用移动执法、在线监管、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监管”手段,提升行业大数据监管、协同监管和诚信监管水平。开展卫生监督队伍卫生健康法规和医疗行业管理政策培训,提高医疗监督能力。协同相关部门完善医保医师管理制度,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建立和强化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医院电子处方管理和信息共享,推动执业医师CA认证全覆盖,降低药店虚假处方风险。加快推进医疗服务智能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进度,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继续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全面净化医疗市场环境。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健全医疗机构安全保卫措施,严防“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维护医务人员尊严和生命安全。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保障群众就医环境安全。
(三)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医院章程等13项核心管理制度。加强医院财务和经济管理,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与控制等经济运营管理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效益分析,推动公立医院从“效率、扩张”向“规范、提高”转变。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核定住院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建立与分级诊疗制度、高水平医院建设相衔接的精细化补助机制。
十、持续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健康协同发展
(一)深入推进区域医疗合作。创造条件吸引北京、天津医疗功能向我转移,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推动三地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持续深化,努力寻求可行性突破。有序承接京津医疗卫生功能转移。
(二)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探索完善人才互通机制;推进人才一体化建设。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推动医保定点信息互认,促进三地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医疗保障协同监管,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工作的领导,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建立问责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增进居民健康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卫生与健康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的协调推进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属单位部门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用地。
二、完善投入机制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投入责任,完善合理分担机制。加大政府卫生健康投入力度,优化政府卫生健康投入结构,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进一步缓解个人就医经济负担,降低个人卫生健康支出占卫生健康总费用的比重。
三、加强协调联动
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调一致地推进卫生健康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制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卫生健康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依据规划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卫生健康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发改部门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住房和建设管理部门要依法批准医疗卫生服务规划审批建设用地;机构编制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统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四、强化监测评估
规划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开展全面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完善规划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制度,对监测评估中发展的问题,要加强督导和纠偏,及时研究解决。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