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的先祖,可一直上溯到远古传说中的高阳氏颛顼。高阳氏子孙繁衍分化,形成很多姓氏,苏氏就是其中一支。到了汉代,汉武帝手下有一位苏建,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平陵侯。平陵在今天的陕西兴平一带,古代属于扶风郡。苏建的家人便居住在这里,形成了“扶风苏氏”。苏建有三个儿子,长子苏嘉,次子苏武,少子苏贤。苏嘉做过奉车都尉,苏武是一位人人皆知的人物,北海牧羊的民族英雄。三苏认为自己是苏嘉的后代。苏嘉的第七代孙名叫苏章,东汉顺帝时当过冀州(今河北冀州)刺史,后来又调到并州(今山西太原)做刺史,他的子孙定居在赵郡(今河北赵区),这就是“赵郡苏氏”。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郡苏氏四处播迁,其中一支迁栾城,成为赵郡苏氏中最重要的一支。
到了唐代,栾城苏氏中出了一位苏味道。苏味道擅长文章,与同乡李峤都以文章著称,当时号称“苏李”。苏味道19岁举进士,受到初唐名臣裴行俭的器重礼遇。武则天当政时,苏味道曾做到“凤阁鸾台平章事”,也就是宰相的职位,后来因事贬为益州(今成都)刺史。苏味道为官执政以善于撰写奏章而闻名于世。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一班大臣,趁女皇帝武则天年老病重之机,发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嬖宠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逼武则天把政权交还李氏。政变成功后,苏味道因为亲附张易之兄弟的罪名,被贬为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不久又复职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没有来得及回成都上任,就病死了。他的儿子中有一位未能返回家乡,在眉州定居下来,从此四川眉山就有了苏姓的一支,文学家苏洵父子,就出自眉山苏氏。
从唐神龙年间苏味道任眉州刺史,到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苏洵出生,经过了300年的时间。300年间,眉山苏氏中没有出现过名声著称于世的人物。苏洵编了一部《苏氏族谱》,在他的《族谱》中,对自己以上的先辈,只列出了六代的姓名,六代以上便毫无所知了,只知道远祖是苏味道。苏洵认为这是由于前辈没有编写族谱的缘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先辈的名气不大,时间久了,就被人们忘却了。《族谱》中世系较为清楚的几代人,也是“三世不显”,他们的谱系是由苏洵的父亲苏序口述告知的。
苏洵的高祖名苏釿,是苏泾的儿子,苏泾的事迹没有留传下来。据苏序讲,苏 是“以侠气闻于乡闾”,显然不是文人儒士。他有五个儿子,苏洵的曾祖苏祜是小儿子,也是五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以“才干精敏”出名。生于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死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63年)。天祐四年(公元906年)之后,唐朝就被朱温灭了,历史进入五代时期,而宋太祖建立宋朝是在公元960年,所以苏祜正好与五代同始同终。他一生居住在乡里,没有进入过官场。
苏洵的祖父苏杲生于五代晋少帝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死于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据苏序讲,苏杲兄弟五人,品行各不相同,苏杲最好善,他对父母非常孝顺,和兄弟极其友爱,对朋友极其讲信誉。在乡里,人们无论是亲朋还是毫无关系的人,都爱戴敬仰他。苏杲不仅人品很好,还很善于生产经营,使得家中的生活比较宽裕。但他又不是那种不顾道义,一心想着发财致富的人。宋王朝平定西蜀后,原西蜀割据政权中的达官贵人为了表示对新政权的忠诚,纷纷迁往汴京(开封),去为宋朝效劳。临走前,低价变卖房地产业。这给当地人一个收购廉价产业的机会,于是许多人趁机发财致富。而苏杲偏偏不去占这个便宜,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借机买一些田地,他说:“我怕牵累我的儿子”。终其一生,家中始终只有不到二顷的田产,住的房子也是破旧不修。他喜欢施舍帮助别人,可又不愿让别人知道。他说:“如果财产多了不施舍出去我怕别人算计我;然而施舍钱财的事让别人知道了,会说我是贪图虚名”。他淡泊名利,一生隐居乡里,没有做过官。
苏杲有一位同族兄弟叫苏玩,因为犯了官司,被逮捕下狱。由于官司很严重,苏玩担心自己不能生还,就请苏杲帮助他打听官府判案的消息,如果要判死刑,就提前通知自己,以便自行了断免受刑戮之苦。又嘱托苏杲照顾自己的孀妻遗孤。后来官司了结,苏玩释放出狱后,对苏杲说:“我不是没有兄弟,但是能寄托生死大事的,只有你。”苏杲生了九个孩子,只养活了苏序一人。他去世时,苏序21岁,妻子拉着儿子的手,对他说:“为什么不把孩子托付给你的兄弟呢?”苏杲笑了,说:“孩子如果有出息,即便不是我的兄弟,也会亲近他;如果没出息,就是我的亲兄弟,也会扔下他不管。”苏洵没有见到苏杲,他从父亲苏序口中听到了许多祖父的事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写的《苏氏族谱》中,比较多地记载了苏杲的事迹。
苏氏定居眉山300多年,繁衍生息,形成了很多的分支。而在乡里影响最大的,就是苏杲这一支,但这一支在苏序之前地位不显赫,名声不昭著,财产不丰厚。到苏序时,苏家有田一顷多,在眉州城中有私宅一所。除依靠土地收入外,还兼营一些商贸生意,算不上地方豪富,属于普通的中小地主家庭。就整个眉山苏氏来看,苏釿以上的情况不知道,苏釿以后,苏序之前,没有人出仕为官,也没有出现过以学术、文章闻名的人物。似乎苏味道的擅长文章,并没有给后代造成什么影响。苏氏家族倒是形成了一种淳朴善良、淡泊豁达的家风。当然,没有出现名儒硕士,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从苏洵等人的记载来看,苏氏先祖们还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只不过不在文章学术方面特别着力罢了。而且蜀中一向英才辈出,眉山又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文化气氛,300年来,苏氏家族一直受到西蜀眉山文化风气的熏陶.